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是一个以瑶族为主聚居的传统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手工艺枫香印染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河坝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意义,积极以文化铸魂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资料图)
绣娘文化,助推产业发展
河坝村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资源和专家优势,建设首个“公司+工坊”的非遗基地,麻江瑶之韵成秀文化有限公司,为非遗保护和发展搭建了平台。该平台也获批为麻江县首批“非遗工坊”和“妇女微家”建设基地,截至2023年6月,累计开展技艺培训18次,参与人数超1000人次。麻江瑶之韵成秀文化有限公司与60位“留守绣娘”(其中脱贫人口52人)签订了灵活就业协议,让她们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手工刺绣印染,年人均增收1500-2000元。请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设计制作了服装、配饰、摆件等多个种类枫香印染文化产品,产品销售到凯里、贵阳、南京、上海等地。河坝村注重品牌打造,南京农业大学派驻河坝村第一书记陈宏强积极帮助非遗传承人打造特色品牌,完成产品品牌申报,其中枫香染T恤、瑶族刺绣包获评贵州省2022年“黔系列”民族文化品牌认证。
寨老文化,推动乡村治理
由寨内德高望重的村民牵头,组织16个自然寨成立寨管委,利用寨老“威信高、情况熟”的优势,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托村级矛盾调解服务阵地, 建立村综治中心,用寨管委的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用百姓熟悉的语言来化解群众的烦心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院坝会、评议会、入户恳谈会等村民议事会作为“寨管委”治理的组织方式,让村民唱主角。截至目前,共建立寨管委16个,组织召开院坝会30余次、评议会10余次、入户恳谈会80余次。
建筑文化,提升人居环境
按照“群众自愿、补贴基本、经济可行”的原则,根据村庄发展规划,结合河坝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管理要求和河坝村原有瑶族传统村落建筑风貌,开展村寨环境整治提升,对乱搭乱建进行清理整改,对不符合河坝村瑶族特色的建筑予以修缮。围绕农户宅院环境卫生清洁美、生活用品摆放有序整齐美、植树种花绿化美的总体要求,以群众实施为主体,邀请贵州大学专家团队作技术指导,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方案”,对村寨内每家每户家居卫生和庭院实施改造,落实门前“三包”,整理室内外杂物,开展庭院及周边美化绿化亮化。完善保洁员、护林员、护河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机制,实行“户分类、村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污、农业废弃物等得以集中收集清运,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寨内污水集中处理、河道清理整治,村寨环境显著提升,和美乡村形象逐步显现。目前,该村已聘用保洁员8人,护林员28人,护河员2人。
乡贤文化,树文明新风
建立河坝籍在外工作人员和创业经商人员台账,成立河坝村乡贤榜,深入挖掘乡贤力量,激活乡贤资源,做好乡贤引、育、用文章,吸引了一批有能力又怀揣理想、情怀和担当的乡贤捐资助力,传承弘扬耕读文化、重义守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立河坝村捐资助学基金,截至目前,筹集助学金1.3万元。同时,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选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乡贤等一批典型,通过模范带动,营造文明和谐好乡风,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推动了河坝村和美乡村建设。
来源 麻江县龙山镇人民政府
编辑 秦琪
二审 彭正益
三审 石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