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朱德女儿,朱敏的人生是不幸的,没有享受过母爱,饱经战乱的坎坷颠簸,一生满是苦难,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朱敏在书中写道:“我一辈子也不会原谅母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26年,朱敏出生在莫斯科,这一年,朱德和贺治华的感情就已经出现了裂痕,这段可悲的婚姻并没有因为女儿的到来而发生任何改变。
嫁给朱德,贺治华所图的从来不是朱德这个人,而是朱德的地位和待遇。
夫妻俩来到苏联后,贺治华爱上了交际舞,喜欢上了万众瞩目的感觉,每当别人介绍她是朱德夫人时,贺治华便觉得很有面子,甚至高人一等。
朱德为人老实,不喜交际,但贺治华整天出入酒会牌场之间,朱德对她的意见很大,夫妻俩经常爆发争吵。
朱敏出生后,不仅没能留住贺治华的脚步,贺治华反而更加肆无忌惮了起来。
后来,北伐战争爆发,组织将朱德调回了国内,离开前,朱德将身上的钱都留给了母女俩,还买来了大量生活用品,供母女俩使用。
朱德不舍地将女儿抱在怀里亲了又亲,最终还是为了革命离开了。
朱德回国后,贺治华就出轨了一个浪漫多情的法国青年,她将朱敏送回了成都,和法国青年组建了新的家庭。
在苏联的时候,朱敏就没体会到什么母爱,如今贺治华组建了新的家庭,母爱这个词对朱敏来说更是陌生。
唯一幸运的是,朱敏的外婆很爱她,可外婆的爱始终都代替不了母亲的爱,上学的时候,总有熊孩子追在朱敏后面,嘲笑她没有妈妈,这给朱敏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14岁那年,朱敏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朱德。
朱敏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父亲了,但她却能一眼认出人群之中的父亲,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一向坚强的朱敏放声大哭。
在延安,朱敏度过了前半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当时朱德的工作很忙,但是只要一有空他就会陪伴女儿,还会想办法给女儿弄来一些好吃的零食。
后来,延安形势危急,朱德思虑再三,将朱敏送回了苏联,结果朱敏刚到苏联就遭遇了苏德战争。
朱敏不会说德语,干脆就装聋作哑,这一装就是两年,整整两年时间,朱敏愣是一句话都没有说,一直到1946年,她才回到莫斯科,恢复了稳定的生活。
图|朱敏(中)
新中国成立后,朱敏被接回了父亲身边,从此她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起来,但是母亲贺治华给她带来的伤害,究其一生也未能弥补。
“幸运的人,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回忆起自己苦难的前半生,朱敏将原因大都怪罪在了母亲身上,她在书中写道:“我一辈子也不会原谅母亲……”
我们常说这个孩子不合格,但其实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合格的父母。